English

远赴非洲寻宝记

1999-02-23 来源:生活时报 李丽 宏磊 我有话说

经过30多小时飞行,1998年5月16日,由文化部派遣的’98中国国际美术年赴非洲征展5人小组,终于走出了莫桑比克马普托机场。这个南部非洲国家迎接中国朋友的是扑面的热气和绚丽的色彩。

长达一个月的非洲寻访收购艺术品的旅程就在皮肤黝黑、牙齿洁白人们的微笑中开始了。

1997年由文化部举办的国际美术年,对于开展中外文化交流、促进美术事业的繁荣、丰富群众的艺术生活发挥了很好作用,社会反响较大。1998年,在筹划世界各国的美术作品来华展览时,考虑到国内对西方美术宣传较为广泛,而今国内美术界意欲观赏非洲艺术,对非洲艺术有一定的研究兴趣与期望的现实,加之中国人民与非洲人民的传统友谊根深蒂固,决定在’98美术年系列活动中办一个非洲艺术大展。

联展邀请发出后,立即得到非洲国家的积极响应。同时,由于非洲国家距离我国遥远,各国的经济条件相对困难,由他们组织艺术品来北京展览困难很多。如果由非洲国家选送作品运到中国,展览结束后再运回去,其保险费、运输费、送展人员的往返接待费都得由中方负责。组织者想,与其这样不如把作品买断。展览结束后把作品留下作为中国美术馆的永久藏品,使我国获得一批艺术财富。

经过周密筹划和预算,5月份赴非成员确定下来。由外联部张诚带队,中国美术馆常务副馆长、美联副主席杨力舟、中国展览交流中心梁宇、文化部艺术局专修美术史的安运运,以及计财司的江晓光5人带着组织上的重托起程了。其中张诚和梁宇,都曾在非洲工作多年,对他们来说,非洲之行又像是一次老友重逢。

“寻宝”小组先后来到莫桑比克的马普托、肯尼亚的内罗毕、刚果的金萨沙、贝宁、加纳和科特迪瓦的阿比让。所到之处,不论是在密密麻麻摆满木雕、油画、铜器的几公里长的人声鼎沸的露天市场,还是在气派不凡的国家博物馆以及由白人做代理的艺术画廊,或者直接走进艺术家们的艺术合作社、民间艺人低矮漆黑的小屋,5人小组总是在寻寻觅觅、讨价还价中或喜或叹,非洲的艺术不再是停留在画册与图片的平面之中,而是被艺术家目光交流着的艺术。

承担着对艺术质量把关责任的杨力舟先生介绍,绘画大师毕加索、马蒂斯就曾从这些非洲艺术品中汲取了创作灵感。非洲艺术充满着人性的表现,有激情、有狂想,但是一种民族审美习性的自觉、理性的传递与发泄,因此具有可贵的独创精神和民族意识。这成为寻宝小组选购作品时紧紧追寻的理念。

如今在美术馆非洲艺术展中主要的圆大厅一进门处,展出的一个两米高的黄褐色木雕,可以说是寻宝小组最得意的一件宝物,也着实让他们花了大价钱。这个名为《狩猎者》的木雕,不仅内容上反映了非洲人的生活,而且在艺术处理上也是非洲木雕艺术的代表。大部分木雕都把自己所要表现的内容和树身、木柱的形状作巧妙的结合,量材造型,形成稳定感,重量感,形象生动、丰富、变形自然、灵巧、稚拙而朴实自然。

这是在肯尼亚博物馆买下来的。艺术家的工作间就在馆旁,烈日下大树旁,艺术家、民间艺人非常熟练自如地用刀、斧、雕刻、打磨,利用木料的特质的美,揭示艺术家美的心灵,苍蝇飞舞其间而浑然不觉,大树四周满满摆放着各种雕像,丰富极了。

在非洲寻宝,让他们愉快也还有可以经常听到当地人用汉语说:“你好!北京来的。”非洲国家的人们对中国人很友好,他们尤其尊敬毛泽东主席,对中国人的援助和取得的成就赞赏不已。

曾经有一个法国女艺术家,在扎伊尔郊外15公里的地方为当地艺人们办了一个学校,用西方造型艺术观念来指导艺人们创作,产生的作品艺术水准审美水平很高,让小组成员爱不释手,但因为价钱高只能精选几件带回国,其中的一个微笑的女人头像,几乎让每一个参观者驻足凝神。

此行收获丰富,带回木雕84件、铜雕20件、浮雕及面具28件、绘画及其他种类的作品32件。使中国观众能够比较全面地欣赏到非洲艺术的丰富多彩。

可是有时候遗憾又比喜悦存得长些,尤其对热爱艺术的艺术家来说。采访中我们了解到,在扎伊尔艺术学院宽阔的院子里摆满了水泥雕塑,表现着“奴隶争取独立解放”的主题,强烈震撼人心。但因为运输与保存有困难,5人小组只得放弃。还有一件木雕非常生动,可对方要价6万美金,考察组还价3万美金,女老板在一声一声夸张的叹息后还是不卖。小组回国后,大家还是不忍心割爱,又给大使馆发传真要4万美金买下来,但是只差一步,当使馆同志找到女老板时,一个美国人在几个小时之前用4.6万美金把它带走了。

令人欣慰的是,带回国的作品在北京展出完,春节后将赴深圳、上海巡展,之后其中大部分展品将作为永久藏品,留在中国。

“我们考虑在中国美术馆开辟一个非洲厅”,杨力舟说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